Chengchi Buddhist Philosophy Forum政大佛教哲學論壇

發展資安AI機制 阻絕駭客攻擊威脅 - 青年日報社論 2016/12/01

發展資安AI機制 阻絕駭客攻擊威脅 - 青年日報社論 2016/12/01

    媒體報導,日本防衛省及陸上自衛隊的資訊系統,今年9月疑似遭駭客侵入。日本當局雖否認情資遭竊,但專家認為駭客手法高明;且由於防衛學術單位的「開放系統」遭駭,只要透過可在「開放系統」與「封閉系統」間切換的電腦,即能進一步入侵連接「封閉系統」的其他防衛省和自衛隊資訊設施,以及駐地與基地的網路,情資恐有外洩之虞。

 解讀這段訊息,可從目前常見駭客攻擊著手。一般而言,攻擊前階段,駭客會先鎖定目標作業系統尋找漏洞;其後即正式發動攻擊。透過「足跡蒐集」(Footprinting)、「列舉」或「掃描」工具,針對鎖定的區域或系統作全面偵查、分析,找到弱點或漏洞,設計攻擊方案,發動攻擊。

 其間關鍵是,除非做到網路實體隔離,若單憑切換機制區分內外網絡管制,百密總有一疏;倘若管制機制存有未被發現的漏洞或弱點,駭客只要以自動化工具「踩點」或掃描,要找到一個網路系統的入侵路徑,並非難事。

 以惡意程式入侵被鎖定的弱點來說,方式大略有兩類。一是透過人為的系統操作,將惡意程式帶入系統。例如,當我們被誘騙打開不明郵件的夾檔,或開啟惡意郵件時,便會啟動內嵌的檔案,無意間促成惡意程式入侵;又如,瀏覽惡意網站時,被誘騙啟動夾帶惡意程式的超連結圖樣或按鈕,也可能透過瀏覽器,將惡意程式帶入作業系統。另外一類,則是以網頁或網路服務系統為攻擊對象,藉由網頁或服務系統中的程式互動,將惡意程式寫入系統;或竊取暫存於瀏覽器上的個人隱私資訊或系統資訊。後者透過健全的系統資安策略,即可進行防堵;唯人為無意間的惡意程式散布,則是資安控管中最具風險者。

 尤值吾人警惕的是,各式各樣的「蠕蟲」攻擊,並不需要人為主動的特定動作來協助傳播,而是由蠕蟲程式,透過作業系統的安全漏洞,以類似癌細胞增生擴散方式,經由電子郵件與內部網路(LAN),鎖定未被蠕蟲感染的網路節點擴散,並感染整個互聯網路中的作業系統。2003年8月間大爆發的「衝擊波蠕蟲」感染,便是利用微軟系統的安全漏洞,透過電子郵件與區域網路,於微軟 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系統之間增生擴散,難以收拾。

 一般而言,惡意程式侵入,經由跳板擴散到被鎖定的網路區域後,其程式將直接竊取資訊、監控系統、操控系統,抑或是將大量的系統串聯形成「殭屍網路」,進行「阻斷服務攻擊」(DDoS,distributed denial-of-service),令被操控的所有作業系統同時針對一個網頁或網路服務,進行大量的瀏覽,導致該網頁或網路服務有限頻寬被占盡而癱瘓。

 最可怕的是,以上動作完全不需要人為操作,即能讓惡意程式如蠕蟲、癌細胞一樣,隨意且大規模的擴散,防不勝防。

 在資安要求特別高的軍事場域,完全的硬體分離最為有效。但,為了更徹底防堵駭客大規模攻擊,將網路資訊安全納入國防自主項目,確有其必要。具體的做法,包括發展加密的網路基礎建設,並制定獨立的通訊協定,避免使用開放通訊協定。最理想者,是發展自有的作業系統與資訊規格,這些目前在歐盟、日本與中國大陸,都是備受重視的國防發展目標。

 隨著駭客技術日新月異,加上大數據應用與機械學習等人工智慧(AI)技術的發展,駭客攻擊手法也愈來愈難防範。然應用人工智慧技術,抵抗駭客攻擊的科技也已開始發展。一組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研究室(MIT CSAIL)偕民間機構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,今年4月即公開發表一項運用機械學習抵抗駭客攻擊的人工智慧系統,有效預判駭客可能攻擊方式,並進行防禦的成功率已達85%。

 析言之,面對現今資訊時代,「國家級」大規模駭客集體攻擊的格局,已經不是最大規模的資安威脅;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攻擊技術,才是真正難以應付的危機。因此,援引最新的人工智慧科技,並發展防範資安威脅的人工智慧機制,實是刻不容緩的任務。

出處:http://news.gpwb.gov.tw/News/172856

Views: 641,664